国际商报扩消费行动专栏(四):信息化手段成为促消费新支点
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具体工作包括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等。记者日前从商务部获悉,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在促消费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上海家政服务成为“快消品”
去年以来,在商务部指导下,上海市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内贸流通降本增效,不断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2016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增长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增长8%;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增长21.9%,内贸流通保持了有质量、有效益、有速度的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上海市建立了“全覆盖、全过程、信息化”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建设主体、责任主体、监管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将食品安全追溯纳入法治轨道。完善第三方追溯管理运行制度,在肉菜生产流通中实现二维码信息全过程追溯,从源头上纳入追溯管理,一直延伸至零售终端。外省市进入上海的蔬菜从批发市场开始实现追溯信息全覆盖,本地产蔬菜,选择崇明区先行试点蔬菜生产追溯信息全覆盖。培育形成一批追溯应用品牌企业,覆盖全市16个区和2434家节点企业,“食安先”“追溯云”等第三方追溯管理平台已有食用农产品、食品追溯信息数据150万余条。
在培育网络化、平台化商品交易市场方面,上海市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商品市场与要素、服务市场日益融合的趋势,发布《欧洲杯预选赛_欧洲杯投注-网站下载: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实现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在大宗商品、消费品及生活服务、专业服务、跨境电商等四大领域,打造了一批集交易、物流、金融、资讯等功能的高能级市场。在有色、石化、钢铁等领域,建成5家千亿元级、21家百亿元级的功能性平台。2016年全市平台经济交易额1.84万亿元,上海钢联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成为国内外市场风向标和经济景气预测的重要指标。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上海同样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了“商品+服务”全零售,依托“互联网+”使家政服务成为2小时到家“快消品”。通过鼓励“互联网+家政服务”新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培育一批以平台型服务、垂直细分服务、定制化服务等为特征的家政新业态企业。
下一步,上海市将启动智慧供应链示范城市试点建设,在大宗商品领域试点“物联网+区块链”仓单的智慧供应链管理模式,培育具有整合全球供应链能力的“链主”企业。
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结合实际,持续推动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到新水平,全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苏宁借力大数据发展智慧零售
大数据在智慧零售的变革中,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零售的B2C供应链管理模式。苏宁建立了由零售商发起的C2B反向驱动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数据牵引,发展逆向供管,精准匹配供需关系,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增值能力,通过零售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有效供给。
苏宁借助互联网,对上亿的会员资料、访问轨迹、订单信心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将用户需求与产品研发有效整合。截至目前,苏宁与美的、海尔、惠而浦等近百家品牌商建立了数据牵引的供应链机制,让用户当“产